構建全球“電能互聯網”正當其時
上傳日期:2016年6月21日 瀏覽次數:2518次
9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時宣布: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專家們認為,這一倡議對于推動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所謂能源互聯網是指多元化生產的能源可在任何時候,方便、快捷地傳輸給有較高需求的地方,”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研究所共同主任喬安娜·黑格教授在電子郵件中對新華社記者說!疤柲、風能和海洋能具有變化和間歇性特征,但能源互聯網將允許對分散和較小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商進行整合利用!
今年6月,黑格參加一個歐洲氣候論壇時,對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推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概念印象深刻。她說,習主席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支持國際社會削減碳排放的努力,“這個消息太棒了”。
“中國擁有技術方面的巨大能力,如果中國計劃啟動并支持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必要發展,那么我敢肯定,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巨大優勢將越來越可能成為現實,世界距一個更加清潔、綠色的未來也越來越近,”黑格說。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互聯網目前尚缺乏公認定義。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華人教授黃勤和暢銷書《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也曾先后提出能源互聯網概念。
里夫金認為,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家中、辦公室和工廠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可以與他人分享,就像我們現在通過網絡分享信息一樣,即為能源互聯網。黃勤提出的能源互聯網概念,更強調每家每戶參與到電力市場進行實時買賣,把百年來封閉的電力市場改造成與互聯網一般有競爭力的現代化商業發展模式。
與里夫金及黃勤不同,中國國家電網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更側重于傳輸和使用,是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由清潔能源產生的電力為主導,全球互聯、廣泛存在的堅強智能電網。
目前,全球新能源分布很不平衡,如赤道附近有豐富的太陽能,北極附近有豐富的風能,而全球能源互聯網將連接上述“一極一道”以及各洲的大型能源基地,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輸送到各類用戶。
最近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未來幾十年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期,總體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三個階段,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形成清潔能源占主導的能源格局。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人士向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幅能源互聯網地圖:同一大陸板塊的歐洲和亞洲相連,亞洲和北美通過白令海峽相連,南美北美相連,北非和歐洲通過地中海相連,也可經直布羅陀海峽或經西亞相連,東非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亞與亞洲相連,東南亞與澳大利亞通過海底電纜相連。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構想,”黑格說,“(現有)早期研究表明,至少在洲內互聯是可行的,但它需要徹底解決輸電技術和智能控制方面的技術!
黃勤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國家電網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有點類似高鐵,連接各大區域。其中首先要確定的是哪里有大量電力傳輸需求,其次會涉及許多政治和政策方面,“可能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比如,美國的電網就存在管制問題,不是每個公司都能進入的。
對于能源互聯網的各種概念,他認為存在互補性,實際上并無沖突。中國國家電網在特高壓方面走在世界前面,可以發揮其優勢利用特高壓構建能源互聯網骨干網。而黃勤的概念重點放在用戶方面,目標是每個用戶都在電力的傳輸、分配和交易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展望能源互聯網的未來,黃勤說,能源現在被視為必需品,但尚未被視為促進經濟發展呈指數增長的引擎。希望能源互聯網能釋放出比信息互聯網還龐大的發展動力,最終使每個人都從中受益。